關于如何養育孩子,也許我們知道太多的理論,但知道和實踐總是兩回事。這是我在今年暑假期間陪伴和支持我的孩子陶星宏參與“募集舊書,閱讀共享”的公益實踐深深感悟到的。

  為此,我要特別感謝以童柯維的媽媽童芳為首的媽媽們,牽手自己的孩子以"奔跑吧,少年"志愿者微信群發起的這次公益活動:感謝桃源縣圖書館為配合我們的公益活動提供文宣、場地等支持;感謝所有理解、關愛和支持孩子們參與公益活動的愛心人士和朋友們!

  我是7月10日在回我居住的小區的家門口,遇上這一群帶著印有"奔跑吧,少年”標志的小紅帽的孩子們,看他們的年紀應該是12—15歲之間。因為我也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所以對孩子出來做活動會很關注,便主動靠上前去,這時一個帶小紅帽的男生走過來落落大方向我講解他們的活動內容、目的,了解他們的活動是"愛心捐書,共享閱讀",還說要征招小志愿者,我覺得這個活動很好,除了活動本身有意義,還能讓孩子們了解社會,接觸百姓,鍛煉意志與毅力。而且,"奔跑吧,少年”志愿者群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孩子做公益都有媽媽的陪伴與參與。于是,我便主動給兒子報了名。

  從孩子參加第一天起,我們這一組的幾個家長都全程陪同,一路下來結識了一群優秀的媽媽,我們一起交流怎樣引導教育孩子,一起分享孩子們在活動中快樂、成功;一起分擔遇到的困難,挫折,給孩子們鼓勁、加油!幫助孩子們深入解讀公益活動的意義。教他們如何發揚團隊精神,建設好團隊,管理好團隊,如何分工協作增強團隊凝聚力。每當看到孩子們完成設定目標的高興勁,那時孩子們眼睛里是放著光芒,我們媽媽也在一起忘掉了酷暑下的焦熬。

  孩子們做義工的時段,正值7,8月份最熱的時候,傍晚6.30到8點,很多孩子還沉浸在涼爽的空調,美味的雪糕,好玩的游戲的時候,我們“奔跑吧少年”的小志愿者們頂著酷暑和傍晚蚊蟲的襲擊,在各個小區,不厭其煩的在路人面前勸說捐書;不辭辛苦地在搬書、清書、登記......滿頭滿身都是汗。這難道不是最好的意志歷練與毅力的考驗?相信我們很多見到這個場面的人們無不為之感動!我們當媽媽的更不用說了!

  記得有一天在碧水馨城小區,晚上7點多時起風了,見天氣不好,我提出提前解散,但有一位愛心人士此刻要捐書,孩子們還是執意要取書回來,等了十分鐘取回來,我們便回家,一路上安排幾個有車的家長送孩子們回家,在回家路上突然下暴雨,后來得知其他組還有成員在大雨中隔在路上,童柯維媽媽一邊在群里問,一邊便開著她的小電瓶車一路上接孩子,歷時一個小時,把隔著的孩子們安全送到家,媽媽的這種非常的責任感與奉獻精神,也感動了孩子,給孩子們做了榜樣。

  正是上述這種種感動人心的場景,在活動歷時40天里,不斷有媽媽們帶著孩子加入進來,“奔跑吧,少年”志愿者隊伍由最初的7人,壯大到六十多人。

  這個暑假孩子累著但快樂著,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原來可以募捐到近萬冊書籍的成功,感受到讓更多的人收獲知識,讀到自己辛辛苦苦募集來的書的滿足,也讓孩子們手有余香;感受到社會還是正能量多,盡管遇到一些不理解的人,不高興的事但畢竟還是釋懷了!

  公益志愿者我們和孩子永遠在路上!(根據湖南桃源"奔跑吧,少年"志愿者陶星宏的媽媽凌小棋的發言稿整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