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不當行為目的:挑戰權力

挑戰權力就是孩子認為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贏過父母,逼父母退步。比如小的孩子用拖拉、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的方式遲遲不睡覺。比如大的孩子故意和父母對著干。

假如規定了孩子9點睡覺,但孩子進入了挑戰權力的狀態。當媽媽意識到孩子是在挑戰自己權力的時候,可以退出權力之爭。媽媽可以提前跟孩子約定:9點鐘是你上床睡覺的時間,我會提前告訴你刷牙、洗臉,我和爸爸會在9點跟你道晚安。

到了8點半,媽媽就應該提醒孩子去刷牙、洗臉,如果他不去,媽媽應該回去做自己的事情。9點一到,媽媽就抱起孩子,給他一個大大的充滿愛的擁抱,跟他道晚安。這個時候,孩子一定會掙扎,想大鬧一場,父母不用理會,任他鬧,只管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當家長愿意從戰爭中退出,孩子就會覺得這樣的戰爭沒有了意義。當家長清楚地告訴孩子,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并且堅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絕不妥協時,孩子就不會再去挑戰父母的底線。

那么,如何判斷孩子的行為目的是挑戰權力呢? 也有兩條判斷的線索,一條線索:看家長自己的感覺。當孩子挑戰權力的時候,通常我們會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與挑戰,會有被激怒與被擊敗的感覺。第二條線索:看孩子的行為回應。對于家長的管教,他們不會輕易就范,而是會變本加厲、繼續表現出不當行為,并且可能進行言語上的頂撞??吹郊议L生氣,他們就覺得自己贏了。有時,他們還會進行消極抵抗或“屈從”家長,但內心并不服氣。

如果孩子的行為目的是為了挑戰權力,其實他心里真正想說的是:讓我幫忙,給我選擇,給我界限,讓我自己做決定。

很多家庭都跟孩子有過類似這樣的約定:玩完玩具要收拾好再離開,如果開飯15分鐘后還不過來吃,就意味著你主動放棄了這頓飯,那就只好等到下一頓再吃??墒?,當孩子挑戰權力的時候,家長常用的辦法是:

命令: 趕緊把玩具收起來,還有10分鐘就吃飯了!

說教: 不把玩具收好,你走路會絆倒的,而且以后要玩會找不到玩具。我們都約定好了,你怎么能不遵守呢?

威脅: 不收好玩具,就不要來吃飯!以后我再也不給你買新玩具了!

妥協: 好吧,你先去洗手,我來收。你這次超過20分鐘才來吃飯,還是讓你吃吧,下不為例啊!....

使用這些方法的問題在于,家長沒有給孩子設置清楚的界限,反而讓孩子覺得:媽媽一會兒會幫我收,或者只要我再堅持一會兒,還是可以吃飯的。家長也沒有給予孩子權力讓他自己做決定。所以,孩子才會一次又次地去試探家長的底線,他享受這種勝利的樂趣,覺得只有這樣,自己在這個家里才能感受到歸屬感與價值感。

權力并不是什么壞東西,父母可以建設性地使用權力,而不是破壞性地使用它。最好的辦法是從權力之爭中退出來,給予孩子正面的權力,為他提供有限的選擇。比如,你提醒孩子還有10分鐘開飯,可以跟他說:你可以現在收拾玩具,然后幫媽媽一起擺碗筷,也可以再玩5分鐘,收好玩具后直接過來吃飯,你自己做決定。孩子可能會說:我什么時候都不想收玩具。這時,你無須爭辯,也無須妥協,去做自己的事情即可。孩子很可能會因為你的退出而失去斗爭的樂趣。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給出明確的界限和合理的規定,并完全按照規定去執行。如果你們約定好收拾好玩具才能去吃飯,并且開飯后15分鐘沒有過來吃飯,這頓就不能再吃,家長就要言出必行,溫和而堅定地用行動說明一切。界限感會給予孩子安全感,讓他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做與不做分別有什么結果。否則,孩子就會覺得無所適從,一方面,他會不斷地去試探家長的底線,去猜測媽媽今天是什么心情,或許自己可以僥幸過關;另一方面,家長的“陰晴不定”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困惑,他可能變得不相信大人,也不相信自己,從而更加感覺不到歸屬感與價值感。

我曾經跟兩個孩子做過上面的約定,有一次,豆豆過了20分鐘才過來吃飯,我堅定地把他抱到一旁,他從一開始的大聲哭鬧,到最后安靜下來,用了半個多小時。我知道,他是在試探我的底線,所以我沒有讓步,只是坐在他身旁,跟他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也很委屈,但這是我們的約定。我愛你,我很希望你沒有錯過這頓飯,但已經錯過就不能再吃了。如果需要,我可以在這里陪你一會兒?!彼芙^我陪,自己去玩了。

到臨睡前,我不知道他是真餓,還是因為心理作用,他一定要吃東西。他一會兒很夸張地做出餓得難受的動作,一會兒又可憐地哀求我,"媽媽,我就吃一片奶酪,就一片,求求你了?!彼臉幼佑挚蓯塾挚尚?、但我還是忍住了,因為我覺得孩子少吃一頓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卻可以讓他明白大人的界限在哪里。最后,我和他終于“熬”過了那個晚上。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再出現過不按時吃飯的情況。當然,如果孩子有挑戰權力這個行為目的,就不會輕易放棄。因此,很多時候并不是說幾句好話,嘗試幾個新方法,這些挑戰就會消失。家長要允許孩子自己做決定,并充分地信任孩子,讓他們從錯誤中學習。很多時候,家長之所以一定要贏了孩子,就是擔心孩子做不到,因此以愛的名義逼孩子就范或自己妥協。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孩子也有能力承受一定的挫折。比如,少吃一頓飯,孩子完全可以挺過去。

當家長做到這些時,孩子就會合理使用他的權力,并放棄“挑戰權力,必須由我說了算”這個目的。事實上,建設性地使用權力,是孩子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