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一小記者采訪烏云界科研人員(連載)
時間:2023-09-08 16:50:03 來源:關心下一代網 作者:瞿志成 陶星鴻 宋育哲 程依蕓
小記者瞿志成:
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懈奮斗,在奮斗中釋放青春年華;還是淪為金錢和權利的奴隸,在不斷的追求中迷失自我?還是以自己的熱愛為航標,順著熱愛的方向砥礪前行?千千萬萬種人生,只有一種屬于自己。那真正的人生是什么樣的呢?張所長給了我們答案。相信自己的選擇,沿著熱愛前行,在一個崗位上發揮自己的熱,做一項事情,便將一項事情做到極致,這便是張所長口中的真正的人生。
烏云界之旅,和張所長暢談一下午,讓我受益匪淺。正如燕校長所說的,要和高人對話。張所長便是這樣一位高人。在聊天的開始,張所長便講了他的故事。他從小當過大山里的放羊娃,父親告誡他,要好好讀書,走出大山,闖大世界。當讀書出來后,又覺得這片印滿自己童年放羊腳跡的土地,竟是自己割舍不了的熱土,選擇回故鄉建家鄉無怨無悔。熱愛是世界上所有事物得以發展的強大動力。有了熱愛,地質學家哪怕走遍千山萬水,磨破了腳,摔傷了手便也是甘之如飴;有了熱愛,張所長可以為了一只蝴蝶等待四五個小時,為找尋一只珍惜物種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守在山中,與我們談起也是如數家珍;有了熱愛,世間所有困難,挫折,等待,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梅花香自苦寒來”
對于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我們正是青春年少,正值紅旭初升之時,有著其他時期其他人所無法比擬的朝氣。張所長說:“青少年應該有青少年特有的活力,需要找尋自己的目標?!睆埶L高中時便立下了走出大山,追尋夢想的鴻鵠之志,從一個放羊的孩子走出大山,進了縣城的最高學府——一中,從一中考入武漢大學,在考研中經歷波折,但那種不懈追求的精神才一步步通向自己的理想目標,精通自己的專業,熟悉各種業務。在一份崗位,勝任一份事,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做好,因為只有技能在握,心里才有底氣。張所長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作為高中學生,我們的專業技能便是學習課本知識,準備高考。他特別祝賀我們每個人都能進入理想的大學深造。
是啊,在擁有寬視野,高境界,大格局的桃一學子身上,割舍不下的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生長著的億萬萬人民,割舍不下的是天下百姓,社稷。自然,問題也會有關社會。雖然張所長有遲疑,但終究是告訴我們: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復雜且真實的世界,我們一定要心明眼亮,有足夠的定力與毅力。張所長說,在他剛剛進入社會的時候也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調整自己的心態,融入社會。今時不同往日,科技的發展,手機的普及,我們有了更多的機會和方式去了解它。張所長說:“正是因為這個社會還有很多事情不是很公平、很如意,所以我們有責任讓它變得公平和如意,這是年輕一代的使命?!边@正是我們應該承擔起來的使命和責任。
張所長,亦師亦友。從他的身上,我們學會了許多,知曉了許多,那些不被老師提起的,像是一股股清泉注入,讓我們了解了許多。烏云界之旅,我們的成長之旅。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小記者陶星鴻 :
這次的烏云界之行,作為我們高二小記者的收官之戰及其有意義,我們不僅來到了烏云界生態環境研究所,體驗美好自然風光,而且還采訪了烏云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所張所長和王副所長,讓我們深感榮幸,收獲滿滿。
早上八點鐘,我們小記者乘車前往烏云界,縣關工委的副主任李奶奶告訴我們,今天采訪的對象是烏云界生態環境研究所的張所長和王副所長,他們分別畢業于武漢大學,中國林業大學,攻讀生態林業類專業,為學以致用,畢業后自愿選擇山區烏云界自然保護區工作。為此,我們幾位同學心存敬意。大約一個多小時車程,我們來到了烏云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本展館,展館設在當地沙坪鎮的沙坪中心學校,進學校,一位年輕人迎面前來,他就是張所長。所長文質彬彬的,見到我們格外開心地說,我是你們的校友哦!進展館,只見里面有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和多種多樣的植物標本,尤其是美麗的蝴蝶標本,張所長向我們介紹蝴蝶中的國寶級的“熊貓”——中華虎鳳蝶,張所長以驕傲地口吻說“中華虎鳳蝶是烏云界保護區的旗艦物種,是中國獨有蝶類,也是中國昆蟲學會蝴蝶分會的標志,被昆蟲學家譽為“國寶”。烏云界保護區境內中華虎鳳蝶數量超過1000只,是世界上種群數量最大的地方?!甭牭竭@個介紹,我們開心地驚叫起來。離開展館時,我們向張所長提出了問題:“請問這些標本是從哪來的?”張所長答到:“我們每年都會遇到野生的需要救助的物種,我們盡力去救助,奈何救助的成功率太低,在救治無果后,我們用另一種方式讓他們永遠地“活著”但是保存標本也并非易事,需要精確的控制濕度溫度,確實花了我們很多心血?!?/span>
下午兩點,我們來到了自然保護區科研所,在會議室我們坐下來采訪了張所長和王副所長。
首先我們把最關注的的話題“你作為名牌大學畢業生為什么選擇到大山區工作”提給張所長回答?!拔揖褪潜镜厝?,再加上我的專業與興趣就是林業生態保護。比如,我發現我感興趣的一只蝴蝶,我會潛心跟隨他,關注他,拍照啊,記錄啊,忘了時間,忘了疲勞,哪怕是一個小時兩個小時.......”
接下來,針對我們感興趣的價值觀、苦樂觀與所長進行了推心置腹的心靈互動。
“您有過后悔、失落、沮喪嗎?”我們問?!坝邪?,但一旦沉醉在自然生態之中和一張張珍稀動物和植物照片之中,我會興奮激動。拂去所有愁云?!?/span>
我們與張所長聊了許久,在這一刻,我們感到與我們攀談的是一位摯友和老師。與其說采訪,倒不如是彼此之間的傾聽傾吐,我們記錄了很多,收獲了很多,張所長在看到我們表現后稱贊道,確實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優秀,我們被張所長夸的不好意思。最后,當我們問到作為科研人員的難處和希望時,張所長提到了在烏云界自然保護工作面臨的挑戰,首先是人員問題,碩大的研究所,卻只有寥寥幾個人。而且一般研究動植物的季節是炎熱的夏季,工作條件艱苦。對此,我們小記者更加感受到了科學工作者的不易。也由衷的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才參與到基層科研中來。
總有人洗凈生來的泥土,站在云端與諸神共舞。我認為張所長就是這樣的人。
小記者程依蕓:
7月15日,我們桃源一中五名小記者在縣關工委和關心下一代網的組織下來到烏云界,感受到了烏云界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魅力并與扎根在烏云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年輕科研人員舉行了采訪座談。
上午,我們在沙坪鎮中學珍稀動植物標本館參觀。在館內,我們看到了許多動植物標本:紅腹錦雞、白頸長尾雉、中華秋沙鴨……由于館內標本的保存需要干燥,館內沒有安置空調,但有一臺抽濕機。館內很熱,但是張所長仍然饒有興致的給我們講解著,尤其是講到中華虎鳳蝶時,張所長眼睛都在放著光,絲毫沒有注意到滿頭的汗,以及濕了一遍又一遍的褐色襯衫。從張所長的口中,我們了解到,中華虎鳳蝶是中國獨有的蝶類,被譽為昆蟲界的“國寶”,曾經一度瀕臨滅絕??粗腥A虎鳳蝶精美的標本,那黃黑相間的特殊紋路正如一道道虎紋一樣,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張所長驕傲地向我們介紹道:烏云界保護區境內現在有中華虎鳳蝶1000多只,是世界上中華虎鳳蝶種群數量最大的地方,多次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湖南日報等權威媒體報道。一滴滴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上滾落,但張所長不為所動,依舊繪聲繪色的介紹著??吹酱朔N場景,我被張所長這種熱愛、堅持與敬業所感動。
下午,我們與張所長來到訪談室,暢談整整兩個小時。張所長與我們講起他的求學經歷。他來自牯牛山,是一個為了夢想不斷打拼的追夢人。張所長自嘲道:“我那時候求學讀書的信念就是千萬不能再回去跟我爸一樣放一輩子的羊了?!彼麖某踔芯碗x開家,在桃源一中讀書,離家鄉三四十里路,一個人在桃源,沒有親戚熟人,一切都得靠自己,但他不斷堅持著,拼搏著,考上了武漢大學。后來,年輕氣盛的張所長報考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但遺憾的是面試時有些失誤,落選了。張所長回憶起那時候的落寞時光,平靜地與我們談論著他那艱苦的求學經歷。我很佩服他,能將自己的痛苦經歷這么坦誠而又平靜地講出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張所長問起我們的志向,很巧的是,我的理想大學也是武大。我們五個小記者都依次說了自己的理想,張所長欣慰地笑著,“看見你們我感到很親切,現在你們這么朝氣蓬勃,我很高興啊!”
當我們問起張所長的工作時,張所長告訴我們,一開始來烏云界時,也有很多人的質疑聲,但是他選擇了沉默,用自己的硬本事、專業知識證明了自己。工作在別人看來很無聊——蹲在草叢里好幾個小時,枯燥無趣。但是張所長卻說,我很熱愛我的工作,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很感興趣。是的,興趣對于一個人來說十分重要。正是因為興趣,張所長一直在這個小小的烏云界工作了14年。他說:“我并不覺得這是屈才,我能做我感興趣的一份事業,用我所學的知識在林業生態保護發光發熱,是一種幸福感與價值感享受。何況,我是山里人家的孩子,是大山養育了我,回山里為父老鄉親服務,報答養育之恩也是人之常情”。
張所長也告誡我們,我們要有家國情懷,警惕身邊潛在的敵人。我們的國家現在看似和平,但是其實也暗流涌動。我們要相信黨,相信國家,要具備理性的思維,會分析,不要被敵人所蒙蔽了?,F在的社會仍有光照不到的地方,但正因為經歷過黑暗,才更加追求光明。張所長那和藹可親的笑容,字字懇切的教誨,兢兢業業的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什么是君子?
我想,張所長這般相信祖國、淡泊名利、愛崗敬業、熱愛自然的人值得稱為君子。
烏云界之旅,不僅親近了自然,更讓我對家國情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爸灰槐灰蝗~障目,便會滿目青山”,期待著我們這一代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記者宋育哲:
作為一位在上世紀90年代從桃源一中進入高校深造的校友、烏云界國家自然保護區科研所所長張文武,正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奮進青年”的一個鮮明代表,本可以留在城市,與科研所“高尖精”技術打交道的他,卻選擇回歸故里,扎進大山深處,與自然保護區的花花草草,珍禽異獸為伴。說來似乎令人嘩然,但事實上也是他堅持一生的熱愛。
也許是偶然,我們得以在暑假的第一天與這樣的高人對話,從他的言談舉止中,我看到的是不負愛與韶華的堅定,是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淡然,是可緩緩歸矣的恬適。這位從大山深處 走出來,又走回大山的君子,讓我們被塵世浮雜所煩亂的心得到了一絲慰藉。他那“青少年應該有青少年特有的活力,需要找尋自己的目標?!钡慕陶d,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不曾想,當我們在迷茫地摸爬滾時有這樣的一位亦師亦友的長者能為我們提供如此之箴言,讓我們感受到的,不只是有內心額寬慰,更有校友與校友之間的相互扶持,薪火相傳,二者的結合,更好的詮釋桃源一中情感教育的真諦,激發出了桃一學子繼往開來的熱情。
在我們的交談中,關于現在的社會性問題,張所長是最為關心的,他指出:“雖然有很多事,在老師學??谥惺欠浅5脑频L輕,但當你真正去體會后,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钡拇_,面對我們與北上廣深那樣一線城市的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似乎現在看來只有考試試卷尚那幾個輕飄飄的分數、等級,但實際上,卻又許多軟實力我們只能望塵莫及。正如張所長提出在他讀高中的那個年代,縣城高中與大中城市高中學生比較起來,由于受教育的家庭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差異,不論學生的整體還是個體閱歷與見識以及交際能力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社會資源缺乏。所以要在提升社會見識和參與社會實踐上下功夫。像你們能從刷題的教室里走出來就了不起,來到烏云界你們看到的是自然美妙的生態環境和多樣的物種,你們會好奇、會興奮,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不知不覺你們會學習到感受到不一樣的屬于人生價值的東西。同時,張所長也要讓我們銘記敵對勢力的危險性,堅定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不要因為錯綜復雜的言論亂了陣腳,迷失了方向?!肮怆m然有照不到的地方,但光下總是有千萬種風景存在?!蔽覀兲幱谇ё內f化的世界之中,有一些弊端縱然不可避免,但光明總會戰勝陰暗。我們要向往光明,追求光明,哪怕大家都聚集一點光與熱,大千世界就會煥發出更加絢爛的色彩。
如果說,不是張所長與我們的傾心交談,我也不會收獲在課堂上不會被提及的認知。感謝張所長,讓我們成長。我們一定會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在共和國的征程上跑出屬于自己的英姿,拋出自己的瀟灑!
責任編輯:木子
下一篇:湖南省關工委工作會議在常德召開